首页

USPTO“Track One”扩容:美国发明专利加速审查实战指南

跨境知产说 1周前

摘要:面对审查积压与人力紧缺,USPTO将“Track One”优先审查年度限额扩容至2万件,成为申请人最直接的快速授权通道通道。通过发明专利+Track One路径,在数月内获得授权,不仅能更快启动维权,还能形成稳固的专利壁垒。

 

一、“Track One”扩容的背景

近年来,USPTO的专利积压问题愈加严重。2025年初,未审查申请数量攀升至83.7万件(发明、植物、再颁专利申请,不含外观),创历史新高。积压直接导致审查周期显著拉长:平均首次审查周期已达22.6个月,整体授权周期约26.3个月,严重影响企业产品上市与投资决策。

为应对积压,USPTO陆续采用AI辅助审查并终止低利用率项目(如AE),但受疫情后人力流失与招聘冻结影响,审查效率提升仍受限。

另外,PPH(专利审查高速公路)虽可免费加速,但受制于境外授权结果等条件,适用范围有限,难满足企业“快速拿证”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USPTO决定 “Track One”年度受理上限由15,000件提升至20,000件,以满足更多申请人快速获权的需求。

 

二、“Track One”的优势与操作要点

1. 主要优势

审查速度快:平均2.7个月发出首次审查意见,整体周期约5个月,比标准申请缩短20个月以上。

审查质量高:多由资深审查员负责,审查一致性与可预测性更佳。

成本效益显著:更快授权有助于节约整体成本,尤其在多国同步布局时,可先在美国获权,再通过PPH加速其他国家的授权。

战略意义强:美国外观设计专利加速审查被取消、其他加速路径(如AE或Petition to Make Special)操作复杂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卖家若能在新品推出时/之前同步提交发明专利并请求Track One 加速,通常能在数月内获权,比外观专利更快形成可执行的专利壁垒,为后续维权与市场控制提供强有力支撑。

 

2. 申请条件与提交时机

提交时机及适用范围:

与新申请同时递交:适用于发明专利(含Bypass进入美国的PCT案),不适用于PCT美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及再颁专利申请。

继续审查程序(RCE)递交(仅1次):适用于发明专利;可在递交RCE同时递交,或递交RCE后直至收到第一次OA之前递交。

权利要求限制:

独立权利要求数量不超过4项;

总权利要求数量不超过30项;

不得包含多重从属权利要求。

官费标准:大实体4665美元,小实体1866美元,微实体933美元。

加速效果:官方承诺一年内结案(Final OA或授权),实际平均仅约5个月。

材料要求仅需提交优先审查请求表,无需额外检索分析。

3.实务案例

某跨境电商企业为其核心产品同时申请了美国外观专利及发明专利,且针对发明同步提出Track One请求,其发明专利申请2个月收到首次审查意见,4个月内获权,而外观专利还在审查中,故迅速基于发明专利启动对仿冒品的维权行动

 

三、Track One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

1.错过首次提交Track One的时机怎么办?

若申请刚提交不久(尚未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可撤回原申请并请求退回部分官费,另外重新提交申请并同步递交Track One请求;

若申请已进入审查阶段(如收到审查意见):可提交接续案,在新申请中同步递交Track One请求,通常可考虑限制接续案的保护范围,以争取一次性通过来快速维权,而母案继续争取较大保护范围;

若已收到最终审查意见或授权通知:可通过提交RCE并附带Track One请求加速(注意:此方式仅限一次)。

2.哪些情形会导致Track One加速资格失效?

申请人主动申请延期答复审查意见;

案件收到最终审查通知(一旦进入最终审查阶段,Track One加速机制自动终止);

提交RCE或启动上诉程序;

超出权利要求数量或形式限制(如补充多重从属权利要求)。

3. 首次申请提交了Track One,后面又提交了RCE,还可以提出Track One吗?

可以,首次Track One加速机制在收到最终审查通知(如Final OA)时就已终止;如需在提出RCE后的新一轮审查中继续加速,则需另外提交Track One请求。

 

四、结语

在USPTO审查周期持续拉长的当下,Track One是企业快速获取美国发明专利授权的最佳途径。

尤其在美国外观专利加速变难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发明专利+Track One加速审查,往往能更快获权、率先建立技术壁垒,实现“产品上市—快速获证—有效维权”的闭环保护。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