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波再起!
据悉,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将对几乎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0%的新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目前美国对华商品的平均关税约为57%,若此次加征100%关税真的实施,美国对华关税将直接飙升至150%以上。
01 美国目前对华实施的关税政策
美国目前对华实施的关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 芬太尼关税
自2025年2月起,美国以“芬太尼危机”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3月再次上调10%,截至目前,该关税税率为20%,并且覆盖几乎所有原产于中国的产品。
② 对等关税
2025年4月起,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对等关税,税率曾一度高达125%,后经中美经贸会谈协商,暂停部分加征关税,目前对等关税税率为10%。
③ 钢铝及衍生产品关税
自2025年3月起,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25%关税,并于6月扩大至铜及衍生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关税税率为50%。
④ 木材、木料及衍生产品关税
2025年9月起,美国对进口软木木材征收10%关税,对软垫家具、厨房橱柜等加征25%关税,并且自2026年1月1日起,软垫家具关税将升至30%,厨房橱柜等关税将升至50%。
⑤ 汽车零部件关税
目前输美汽车零部件关税税率为25%。
此外,还有如卡车、药品等也是美国准备加征关税的目标,不过目前还未发布正式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关税政策处于动态调整中,建议卖家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02 跨境卖家怎么应对?
美国关税政策反复不定,为降低关税风险,建议卖家早做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进行调整布局:
1)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成为关税波动下的一大难题,卖家既要应对关税波动,又要防止库存积压,平衡难度极大。
海外仓模式在关税波动环境下展现出显著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先囤货,后卖货”的策略,卖家将商品提前批量运到美国仓库,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而且通过海外仓出口的货物还能享受中国海关“9810模式”的离境即退税政策红利,加速资金回笼,缓解资金压力。
2)市场多元化
在关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凸显,跨境卖家亟需实施全球化布局战略以分散风险。
欧洲电商市场近年来基本保持着正向增长态势,且欧洲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劲,是广大美区卖家开疆拓土的首选之地。虽然欧洲门槛高,欧盟新规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关税豁免,对直邮到消费者手中的包裹征收每件2欧元的手续费,大幅提高了中小卖家的成本;但借助本土海外仓仍可在欧洲市场找到突破口,欧盟新规对通过欧盟境内仓库配送的包裹仅收取0.5欧元的手续费,建议卖家加速向海外仓模式转型,通过批量清关降低单件关税成本,资金有限的中小卖家,可考虑第三方海外仓或平台提供的仓储解决方案,降低前期投入风险。
东南亚与中东市场的潜力也不容忽视,这些地区不仅人口红利显著、消费升级潜力巨大,而且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政策协同度高,特别是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生效后,亚洲区内供应链重组、关税壁垒降低,将为跨境电商带来新的机遇。
3)优化产品结构
具备技术含量或品牌溢价的商品,如智能穿戴设备、IoT家居产品等,在关税压力下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这类产品通常可通过功能创新和体验升级维持较高售价,将关税成本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在关税政策高度波动的背景下,产品升级与品牌建设已经成为高附加值卖家的核心防御手段,建议卖家减少低利润商品比例,增加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如:智能家居、环保材料等。
总的来说,卖家需短期优化成本,中期布局多元市场,长期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型,密切关注中美双方谈判进展,灵活调整战略,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把握确定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