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马逊英国+欧盟能效标法规

小黄银跨境说 1个月前

亚马逊英国与欧盟能效标签法规核心要点解析(2025年最新版)


一、法规适用范围与核心目标

覆盖产品 

1. 传统家电: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热水器等。

2. 照明产品:灯泡、灯具(自2021年10月起需在包装上标注A-G能效等级)。

3. 电子产品:自2025年6月20日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绳电话等便携式设备纳入强制能效评级范围。

4. 豁免情况:二手商品(除从欧盟境外进口的二手商品)、具备可卷曲主屏幕的设备(如折叠屏手机,暂豁免)。


核心目标 

1. 帮助消费者识别高能效产品,降低能耗。

2.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消费。

3. 提升产品信息透明度,减少“绿色洗白”行为。


二、英国与欧盟能效标签法规差异



三、能效标签合规关键要求

标签内容 

必含信息:

1. 能效等级(A-G)。

2. 二维码(链接至EPREL数据库或英国对应数据库)。

3. 供应商名称与产品型号。

4. 年耗能量(kWh/年)或其他资源消耗数据。

5. 电子产品额外要求:电池续航时长、防尘防水等级(IP等级)、抗跌落性能、可修复性指数。


标签设计:

1. 黑白或彩色印刷均可。

2. 等级阶梯需清晰显示(A级最节能,G级最耗能)。

3. 二维码需可扫描,链接至官方数据库详细信息页。


注册流程 

步骤1:能效检测 

联系欧盟或英国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测试,项目包括:

1. 能效测试(不同使用场景下的能耗,如通话、上网、视频播放)。

2. 耐用性测试(防跌落、防尘防水)。

3. 可修复性评估(拆解难度、备件可获得性)。

步骤2:数据库注册 

1. 欧盟:登录EPREL数据库(https://eprel.ec.europa.eu/),使用EU Login账号提交检测报告、产品说明书、电路图等材料,生成唯一EPREL编号。

2. 英国:通过英国指定机构(如NTS、SGS)提交材料,生成英国唯一注册编号。

步骤3:标签生成与使用 

1. 系统自动生成能效标签,下载后打印并粘贴于产品包装、说明书及详情页。

2. 确保标签在实体店和在线销售中清晰可见。

平台上传要求(以亚马逊为例) 


需提交材料:

1. 能效标签图片(需符合销售国语言要求)。

2. 商品信息表(含能效等级、能耗值等字段)。

3. EPREL编号(欧盟)或英国注册编号(英国)。


操作提示:

1. 若收到亚马逊“立即提交EPREL ID”的问题日志,直接回复对应ASIN的编号,验证通过后平台将代为上传资料。

2. 不同商品类型适用的能效等级及显示信息可能不同,需按平台指引分类上传。


四、不合规风险与处罚

平台层面 

1.商品强制下架,丧失亚马逊发票计划(IBA)等平台权益。

2.影响销售旺季备货计划,错失流量高峰。


法律层面 

1.欧盟:市场监督机构定期抽查,未贴标或信息不实的产品可能面临最高10万欧元罚款。

2.英国:依据《2022年能源相关产品能效法规》,违规产品可能被禁止销售,并处以罚款。


市场层面 

1.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品牌声誉受损。

2. 竞争对手可能利用合规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五、卖家行动建议

立即自查 

1. 确认销售产品是否属于能效标签强制范围(尤其是新增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2. 检查现有标签是否符合最新要求(如等级分类、二维码、可修复性指数等)。


加速合规流程 

1. 联系专业服务商(如聚德、SGS)完成能效检测与注册,避免因检测排队延误上市时间。

2. 提前准备多语言标签材料,确保符合英国与欧盟不同市场要求。


持续关注法规更新 

1. 欧盟:2026年4月28日起,笔记本电脑将纳入能效标签强制范围。

2. 英国:关注脱欧后能效法规的独立更新动态,避免因规则差异导致违规。


结语:英国与欧盟能效标签法规的独立运行与严格监管,要求卖家必须“一品双标、双渠道注册”。合规不仅是市场准入门槛,更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建议卖家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定期审核产品标签与注册信息,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法规调整与市场抽查。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