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双木@AMZ123
声明 | 此文章版权归AMZ123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谈及2025年跨境电商行业的年度关键字,“税”字当属其一。
一方面,美国单方面推出且仍在持续调整的关税措施,正在加剧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中国各地和各国持续强化税收监管,从欧盟增值税到国内“买单出口”税务政策迭代……行业监管风暴下,税务合规已然成为了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绕不过去的生存命题。

全球税务透明化浪潮,加速推进中。
过去十年间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税务操作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灰色地带”。这种状况的形成,既有行业初期发展特性的因素,也有全球监管体系尚未完善的原因——为了追逐繁荣背后的巨大利润空间,诸多企业利用海关监管漏洞及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铤而走险。
因而,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各国政府加大税务监管力度都有其必然性。
从国际看,随着全球经济压力增大,各国加强对跨境企业的征税和税收监管,成为了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
以美国为例,AMZ123在此前文章曾提及,自关税加征政策落地以来,美国已逐步加大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查验力度。日前,美国海关就通过《执行与保护法案》(EAPA)调查发现了超过4亿美元的未缴纳贸易关税,其中2.5亿美元的未缴关税来自23家中国空壳公司。
同时根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得益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2025年6月,美国海关关税收入达到了272亿美元,创下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从国内来看,在财政收支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随着跨境电商主体数量的增多,税务合规化已迫在眉睫。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出口退税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国税务部门办理的出口退税年均增长6.6%,按可比口径,2025年上半年增速进一步提升为7.1%,反映出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外贸出口的强劲韧性。
但由于市场进入门槛较低、政策限制较少等原因,大量企业涌入外贸市场,跨境电商主体数量过多,行业鱼龙混杂,部分违规企业利用出口退税这项利好政策骗税,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税务机关共公示重大税收违法骗税出口退税案件317件。
2025年,在关税变动等不利因素冲击下,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注册量仍然迎来了高峰期。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我国“跨境电商”相关企业共2.89万家。2025年前4个月,跨境电商新增注册企业为5080家,同比增幅高达173.24%,超过了2024年全年47.43%的增长率。

在此背景下,为保障行业的有序发展,深圳、山东、辽宁、河南等多地税务稽查行动不断加强,相继公布多起税务相关违法案例,涉及跨境电商卖家、外贸制造企业等主体,覆盖玩具、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涉案企业被处以高额罚金,情节严重者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
2025年7月,辽宁某电子通讯企业因骗取出口退税被追缴2.12亿元,并处一倍罚款;同月,山东某3家企业以违规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被追缴6314万元,同时相关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合计6320万元……
今年8月,深圳市税务局公布的一起“新三样”领域的出口骗税案也在圈内引起热议:深圳某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因虚开发票以可退税的“锂电池”名义骗取出口退税款,被追缴骗取出口退税款1.49亿元,并处1倍罚款,主犯及18名涉案人员目前已被判处刑期及罚金。
有业内人士直言,目前市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部分海外新增业务没有增加税收,结果GDP在增长,税收总体上却在下降,这就很可能导致税收不公,对传统行业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还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被稽查的出口骗税案只是开始,我国如今正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随着多项税务新规的落地和税务信息交换体系(CRS)的成熟,跨境企业的财富版图将趋于透明化。

跨境电商税务合规正在从“可选项”变为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必答题”。
2025年,国内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务新规,大幅提高了跨境企业税务合规要求。尤其是我国,《2025年第15号公告》《2025年第17号公告》等接踵而至,在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首先是于今年6月发布的《2025年第15号公告》。公告规定,无论是国内电商平台,还是亚马逊、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只要为中国卖家提供服务,都需依法报送涉税信息(,首次数据报送时间为2025年10月。
7月,《2025年第17号公告》接棒出台,瞄准出口环节,规定自10月1日起,代理出口企业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的基础信息和出口金额。如果未准确报送,将视为自营出口,由代理企业承担全额企业所得税。
而这与旧规的最大区别在于:过去“买单出口”模式被明确禁止,传统借用他人资质出口的做法已经不再可行。
近段时间,部分零申报的深圳企业已收到税务局提醒,要求其说明情况。
同时,还有部分货代企业发布相关公告,要求卖家在下单前需完成出口货物实际生产销售企业的备案和委托代理协议的签署,明确该生产销售企业为对应出口小包业务的实际出口方,以确保合规,避免影响出口业务的通关流程。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项税务新规逐步落地,税务申报与合规经营要求将不断升级。
而结合政策及业内讨论来看,不同规模的跨境企业将面临不同挑战:对于大型企业来说,重构全球税务架构、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优化全球税负的机会;而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合规成本大幅增加,若不能及时调整应对,则将面临生存危机。
为了应对即将生效的税务新规,业内有部分卖家提供了相应的合规解决方案。以行业普遍存在的“无票采购”现象为例,新规生效后,没有发票的企业将面临增值税进项抵扣退税和企业所得税成本扣除两大难题,利润空间大幅缩减。对此,有卖家建议可通过综试区无票免税政策、“香港转口”、借助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开票等解决。
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些解决方案都更加适用于大型跨境企业。例如,“香港转口”即借助在香港设立子公司进行采购付款,将无票采购环节留在境外处理,国内相关纳税及开票义务由国内供应商承担……这一操作既需要卖家谨慎辨别合作供应商,也要卖家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
因此就目前而言,不少中小跨境企业都仍处于等待政策落地后再进一步调整的状态。
毋庸置疑的是,在这场变革中,税务透明化浪潮不可逆转,跨境电商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随着税务监管逐步精细化,“合规”已然成为了跨境企业需要遵守的第一要义。

2025年,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合规挑战远不止税务一项,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在收紧合规审查。
首先是产品合规要求提升。以充电宝产品为例,欧盟CE认证、美国FCC认证、日本PSE认证以及中国8月正式实施的3C认证等国际法规对产品合规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6月,罗马仕、安克创新充电宝产品的召回事件就在业内引发热议,其中罗马仕目前已直接停工停产。
其次是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不仅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加强了品牌备案规则,我国也有多个地区针对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例如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于8月发布《2025 年度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微改革” 项目实施清单》,计划在苏州相城区、吴江区及盐城亭湖区搭建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系统。
除此之外,各国海关与物流监管升级,以及针对跨境电商的数据合规要求提高等同样在今年频频成为行业热点话题,预示着全球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监管正在收紧。
随着全方位合规时代的到来,整个跨境行业的生态都将被重塑。
因此对于跨境企业来说,不只是税务,建立全面的合规体系,将合规意识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的每个环节,从采购、销售到物流和财务,都需要建立标准化流程,更有机会乘上前往“精耕细作”的合规化时代的船舶。
在这个全球化的商业领域里,合规经营永远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