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马逊销量下滑原因分析

光屿跨境推广 1个月前

一、流量入口剧变:谷歌广告全面撤投导致外部流量枯竭

  广告策略急转:2025年7月21-23日,亚马逊在全球核心市场(美、英、德、日等)全面停止谷歌购物广告投放,其展示份额从60%(美国)断崖式归零。

卖家冲击:

  • 流量暴跌30%:谷歌原是亚马逊新客核心入口,停投后中小卖家拉新难度倍增。

  • 站内广告失灵:流量向站内挤压导致竞价成本日均上涨,ACOS(广告投入产出比)飙升至90%,出现“有点击无转化“现象。

战略动因:降低对外部流量依赖(谷歌CPC成本比站内高30%-50%)、争夺AI搜索主导权(力推AI助手Rufus)、优化40亿美元年广告预算的ROI。

二、消费周期失衡:Prime Day透支需求与大促后疲软

  • 需求提前释放:2025年Prime Day期间,48%消费者已完成采购(高于2024年的38%),43%消费者支出超过去年,导致大促后消费动能短期枯竭。

平台规则加剧波动:

  • 亚马逊限制大促后调价,卖家陷入“4天狂欢、1个月亏损“的利润陷阱。

  • 大促前流量被平台虹吸,促后订单断崖下跌(部分卖家跌幅达80%)。

三、平台合规风暴:政策收紧与生态重构

2025年Prime Day前,亚马逊强化合规审查,引发三重危机:
1.购物车异常:库存分配缺陷、账号权限冲突导致前台显示“2026年发售”等错误,直接造成订单暴跌80% 。

2.账号扫号潮:新账号成“高危目标”(注册1月内无销售即封禁),跨站点"连坐机制”使单一违规波及全欧洲链接。

3.评论治理升级:AI语义分析识别模板化评论(如“亲测好用”),深圳头部卖家单日损失3000条评论,转化率从25%骤降至15%。

四、宏观环境压力:关税与消费信心下滑
关税成本传导:特朗普政府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裏免税政策,中国商品关税升至34%,导致:

  • 亚马逊1P业务采购成本上涨15%-20%,第三方卖家被迫提价10%-20%(低价商品丧失优势)。

  • Temu等平台转向美国本土仓,物流模式重构推高成本。

  • 消费紧缩:美国报税季导致可支配收入锐减,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64.7(跌幅近10%)。83%消费者转向促销商品,非必需品类销量承压。

五、竞争格局裂变:多平台分流与AI战略卡位

  • 新势力崛起:TikTok Shop依托内容场景实现Prime Day期间GMV 123%增长,单日暴涨300%分流亚马逊高冲动消费用户。

  • 低价平台挤压:Temu虽受关税冲击(美国日活跌58%),但亚马逊被迫推出折扣平台"Haul”应对,陷入低价混战。

  • AI军备竞赛:亚马逊投入250亿美元AI物流优化(目标2030年省100亿美元),但短期投入挤压零售利润,且面临谷歌、微软在云服务领域的竞争。

总结:破局关键在“流量自主+合规韧性”

亚马逊销量下滑是平台战略转向(流量闭环、AI优先)与外部环境(关税、竞争)共振的结果。卖家需:

  1. 重构流量来源:拓展社交媒体、Deal站外渠道,降低单一依赖。

  2. 合规长效化:品牌备案、多账号隔离、实时监控购物车状态。

  3. 成本防御:采用海外仓/DDP模式对冲关税,数据化定价体系应对算法波动 。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作者头像
光屿跨境
懂站外 更懂你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