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跨境圈中,很多朋友都在热议亚马逊停了谷歌广告的事儿。
不少卖家听说后都直言“压力山大”!认为这样进一步侵蚀了卖家的流量。
“广告开销估计又得猛涨”
“这下单量得继续跌啊!”
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亚马逊和谷歌“分手”?
2025 年 7 月 21 日至 23 日,亚马逊突然终止了在谷歌购物广告(Google Shopping)中针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消费市场的投放 —— 此前其在美、英、德三国的广告展示份额分别达到 60%、55%、38%,短短两天内均骤降至 0%。
不过,此次调整并非全面终止与谷歌的广告合作,文字搜索广告仍保留了小部分投放。
为何亚马逊会做出这一决策?分析人士指出,其核心逻辑或源于自身利益的深度考量。
近年来,谷歌购物广告的点击成本持续攀升,目前已比亚马逊站内广告贵了近一半,投资回报率不断走低,继续投放显然不再划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一场 “流量博弈”:亚马逊希望通过调整外部投放策略,强化自身平台的流量生态,将更多用户注意力与转化路径留在站内。
从实际影响来看,这一变动关乎亚马逊的流量获取逻辑:据多家海外广告机构数据显示,亚马逊原本能在 Google Shopping 广告中抢占约 30% 的曝光流量。
至于为什么这个报道出来后,会引起很多卖家的焦虑,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对于平台上的一部分卖家而言,在 新品上架时,谷歌广告的曝光能帮助商品快速触达潜在用户,加速起量节奏;更重要的是,广告位展示直接关联销量转化,尤其对非自营卖家来说,这是突破亚马逊站内流量竞争、获取外部客源的重要渠道。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事已成定局,面对平台这一调整,与其被动地纠结于外部流量渠道的变动,不如将精力聚焦于平台自身的运营逻辑,主动顺应其发展趋势,深耕站内运营这片核心阵地。
具体而言,卖家可以从多个维度发力提升自身在站内的竞争力:
首先,Listing 的优化是基础中的基础,精准打磨关键词、撰写清晰且有吸引力的产品描述、搭配高质量的图片与视频,不仅能让商品在用户搜索时获得更高的排名,还能直接提升点击转化率;
其次,用户信任的构建至关重要,通过合规的方式引导真实用户留下优质评论,既能为潜在买家提供决策参考,也能在平台算法中获得更高的权重,进而增强商品的曝光机会;
此外,积极参与亚马逊官方发起的各类促销活动也必不可少,无论是 Prime Day、黑五等大促,还是日常的折扣活动,都能借助平台的流量倾斜政策,让商品触达更多目标用户。
正如一位卖家所说的:
“我们能掌控的就是持续学习,他做改动,我们也只能针对他的改动去改变一些新的打法,至于总体流量下跌的问题,我觉得亚马逊他们测试出来后,也会想办法做自己的规划,也有可能如果最终谷歌和他们谈不拢,也不排除他们会直接转其他渠道去做投放测试。 总体来说应该都是为了自己的利润的,在总的盘子没有太大增量的情况下。测试怎么去做利润最大化。”
亚马逊第二季度净利润
同比增长35%
北京时间 8 月 1 日,亚马逊正式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这份承载着平台最新发展动态的报告一经公布,便迅速引发卖家群体的高度关注。
财报数据显示,亚马逊该季度净销售额达 16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净利润为 182 亿美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 35%;每股摊薄收益从上年同期的 1.26 美元提升至 1.68 美元。从核心财务指标来看,多项数据呈现出积极增长态势。不过,市场反应却呈现出复杂一面:尽管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摊薄收益超出分析师预期,但营收未达预期,且对第三季度营收的展望也不及市场预期。受此影响,财报发布后亚马逊盘后股价大幅下跌逾 7%。
整体而言,亚马逊 2025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呈现出 “增长与隐忧并存” 的复杂态势。
净销售额与净利润的双增长看似亮眼,但营收未达预期及第三季度展望疲软的消息,直接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盘后股价的暴跌也揭示出一个关键信号:市场对亚马逊未来的增长潜力存在担忧。这种担忧不仅可能影响平台的战略调整方向,而平台的每一次战略变动,都很可能对依赖其生存的卖家群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按照业务类型划分,亚马逊第二季度来自于在线商店的净销售额为614.8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553.92亿美元相比增长11%。说明平台整体交易规模稳步扩张,消费者购买意愿未减,这为卖家提供了稳定的增长土壤。尤其第三方服务收入增速与自营持平,反映出平台对第三方卖家的倚重未变。
来自于第三方卖家服务的净销售额为403.4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362.01亿美元相比增长11%,侧面印证平台上第三方卖家的交易体量庞大,竞争虽激烈,但市场容量足够支撑优质卖家突围。
综合来看,亚马逊近期的业务调整与市场表现,为跨境电商卖家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对卖家来说,得紧盯平台的战略风向,时刻打起精神主动应对,跟着市场变动灵活调整运营思路 —— 不管是投身服务生态、深耕目标市场,还是顺应平台成本结构的调整,这些都是在变幻不定的市场里站稳脚跟、提升销量的核心所在。
本文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