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广告归因周期根据广告类型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商品推广广告(SP广告):归因周期为7天。即客户在点击广告后的7天内完成购买,该订单会被计入广告带来的转化。例如,若买家在3月1日点击SP广告,并在3月5日下单,则此订单归因于SP广告;若超过7天(如3月9日下单),则不计入。
2. 品牌推广广告(SB广告):归因周期为14天。客户在点击广告后的14天内完成购买,订单会被计入广告转化。例如,买家在3月1日点击SB广告,若在3月10日下单,则归因于SB广告;若超过14天(如3月17日下单),则不计入。
3. 展示型推广广告(SD广告):归因周期同样为14天。客户在点击广告后的14天内完成购买,订单会被计入广告转化。其逻辑与SB广告一致,仅适用于展示型推广场景。
归因周期对广告优化的影响:
- 数据准确性:了解归因周期可避免因短期数据波动误判广告效果。例如,SB或SD广告在初期(如前两周)可能因归因周期未结束而显示“无订单”,但实际订单可能在后续归因期内计入。
- 优化策略:
- 短期观察:SP广告需观察7天数据,SB/SD广告需观察14天数据,避免因周期未满提前调整广告设置。
- 长期调整:若广告在完整归因周期内仍表现不佳,可逐步优化关键词、竞价或广告组结构。例如,对表现差的关键词单独调整竞价,或根据相关性分组投放。
- 多广告类型协同:若买家在归因周期内点击多种广告(如先点击SB广告,后点击SP广告并下单),亚马逊会根据“最后一次有效点击”规则,将订单归因于SP广告。因此,需综合评估不同广告类型的转化贡献,而非孤立分析单一广告数据。
实际案例:
- 场景1:买家在3月1日点击SP广告,3月5日下单 → 订单归因于SP广告(7天内)。
- 场景2:买家在3月1日点击SB广告,3月10日下单 → 订单归因于SB广告(14天内)。
- 场景3:买家在3月1日点击SB广告,3月16日下单 → 订单不计入任何广告(超过14天归因周期)。
- 场景4:买家在3月1日点击SB广告,3月8日点击SP广告并下单 → 订单归因于SP广告(最后一次有效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