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周一(3月24日)起举行听证会,讨论对中国制造船只进入美国港口,征收最高达150万美元(约1,166万港元)的港口「附加服务费」,作为重振美国造船业的资金来源。《华盛顿邮报》指出,船只附加费是总统特朗普政府试图针对中国的又一贸易措施,然而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稳固的地位,绝无可能轻易被关税战撼动。美国造船业无法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自作聪明的附加费措施,反而可能加剧美国的供应链危机。
今次提案涵盖中国制造的船只,以及中国的航运公司,听证会拟讨论3种收费方案。特朗普政府称,这笔附加费可用于投资美国造船业,激励美国船厂加快建设,从中国、韩国和日本造船厂夺回订单,甚至展望其长远「消除中国在海运产业的主导地位」。
报导指出,特朗普政府低估中国造船业的领先地位。航运咨询公司Linerlytica统计显示,现时停泊在美国港口的集装箱船中,约17%是中国制造。USTR的报告也承认,截至2023年,中国占全球货柜船订单份额已从1999年的不足5%,激增至超过50%,美国当局试图短期注资提振美国造船业后来居上,显然并不现实。
英媒指中国船只性价比仍较高
即使美国造船业能够短期复苏,美国制造船只的市场竞争力势必不及中国船只。英国船舶制造业刊物《劳氏日报》指出,美国造船厂生产一艘货柜船的价格约3.3亿美元(约25.6亿港元),中国同类船只的价格却仅6,000万美元(约4.67亿港元),意味着即使被加征附加费,航运企业采购中国船只的性价比,可能也超过美国船只。
业界忧美中小型港口难生存
报导引述业界专家分析,如果美国政府征收停泊附加费,主要航运联盟势必尝试将中国制造货柜船从美国航线调配到欧洲航线,或改为停泊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港口。长此以往,关税战和附加费不但无法伤及中国造船业,反而会打击美国中小型港口,冲击码头工人和货运司机生计。
跨国航运研究咨询公司Vespucci Maritime行政总裁简森尖锐评价称,「USTR的报告似乎由一群人撰写,他们对海运供应链运作方式一无所知。加征附加费会推动企业抛弃美国中小型港口。」全球航运理事会行政总裁克莱姆克也指出,企业为规避频繁征费,会集中在大型港口装卸大量货物,「洛杉矶、纽约等港口势必会出现挤塞」。
《劳氏日报》分析师威尔明顿也称,中国船只是全球航运业的必需品。威尔明顿形容美国政府的附加费方案短视,不会影响中国船只销情,指出「市场上缺少对美国制造船只的需求」。
中国占全球大型船只订单62%超美国66倍
美国政府的关税战和停泊附加费,显然难以威胁中国造船业的全球领先地位。航运及能源信息网站Offshore
Energy上周引述希腊船舶经济公司Intermodal最新统计,现时包括货柜船在内,全球在建大型船只订单量为5,735艘,中国制造占其中3,454艘,占比约62.5%,总货运量达1.75亿吨,巩固了全球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
该统计显示,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造船业领先国家,三国合计订单量占全球在建大型船只订单量超过90%。韩国位居第二,持有约687艘船只订单,占比约21%。日本则居第三,现有订单量约651艘,占比约9%。与之相比,美国造船厂仅持有52艘船只订单,货运量约24.5万吨,占比远不及中日韩三大国。
美航运业界:美造船厂效率低
彭博通讯社引述美国多间航运公司代表称,公司虽然愿意购买或租用美国制造的船只,但美国造船厂效率低,需时多年才能满足需求。美国出口欧洲建筑和农业设备承运商大西洋集装箱航运公司(ACL)举例称,该公司2012年需采购一批大型货柜船,美国造船厂当时均表示,需时至少7年才能交付订单。ACL转向中国造船厂,很快便以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价格,迅速获得高性价比的货柜船投入营运。
ACL行政总裁阿博特向美国贸易代表提交报告称,公司10多年前纯粹出于商业考察的决定,如今却要被美政府的附加费政策针对,「当局的决定会让我们被迫停业。回顾13年前,美国造船厂忙于处理美海军订单,无暇顾及商业船只。中国造船厂当时在全球只是一个小角色。」
多间货运商也称,韩国和日本的造船厂产能现时接近饱和,新的货船订单排期已到2028年。货运商想要购置新的货船,只能向中国的造船厂订购,否则会面临更多的船队老化问题,加剧航运风险。
美企代表:势扰乱全球航运引发「贸易末日」
美国拟对进入本土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征收附加费,多名航运专家和贸易团体警告,此举不但无法打击中国造船业,反而扰乱大量美国零售企业和船运公司业务。彭博通讯社引述多名美企代表警告,中国制造船只在美国进出口货运中占重要地位,加征附加费甚至可能扰乱全球贸易,引发「贸易末日」。
全球最大船舶经济公司Clarksons估算,附加费政策理论上可为美国国库带来400亿至520亿美元(约3,109亿至4,042亿港元)收入,但相较美国商品进出口成本攀升,这一收益可谓微乎其微。依照估算,去年约83%停靠美国的货船、三分之二的汽车运输船,及三分之一的油轮,都会被征收巨额附加费,变相增加商品运输成本,刺激企业加价。
Group业务开发经理塞韦林表示,公司早前负责运输一批德国生产、总重量1.6万吨的钢管,原定送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但运输计划搁置至今。塞韦林称,往来欧美的大西洋航线上,船运公司80%的货运船都由中国制造,可能被收取高达300万美元(约2,332万港元)附加费,相当于从德国运输这批钢管成本的3倍。
低利润商家将受毁灭性打击专家指出,若任何中国制造船只停泊美国港口,每次都被征收过百万美元附加费,规模较细小的船运公司根本无力承担。依赖中小型港口出口低利润农产品的商家,也会随之遭受毁灭性打击。
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经济事务主任勒克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试图征收附加费的做法,与所谓国家安全考察几乎无关,反而会制造巨大经济损失,也无法短时间提升美国造船业实力。
BBC:中国灵活制造业网络早准备好应对贸易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以来,颁布多项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专家分析,特朗普试图用关税战打击中国制造业,但中国配置灵活的工厂和完善的供应链,组合为发达的制造业网络,早已做好准备应对。
报导分析称,中国近年积极寻求产业转型,推动制造业从生产初级商品,转向机械人和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产品,配合自身的生产规模,在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加西亚·埃雷罗表示,中国是部分特定商品几乎唯一的出口国,「以太阳能电池板为例,如果你想要它,你必须去中国,找替代者很难,中国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地位难被推翻。」
「中国亲商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者」《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事务分析师李子谦指出,中国的亲商政策和巨大市场潜质,始终吸引外国投资者。中国政府亦加大投入,不断投资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连通内部供应链,将中国制造商品推向全球。近年的产业升级确保中国企业在众多高科技领域始终保持竞争力。
BBC还分析称,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全球多个发展中国家投资基建、发展贸易,加强商贸往来。在美国的贸易政策朝令夕改之际,中国作为可靠商业伙伴形象,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认可。新加坡教育部辖下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近年的调查发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众多东盟国家的贸易首选合作对象。
中国商人黄兆东(译音)经营多间服饰加工厂,他近年在柬埔寨新建一家工厂,每月平均生产约50万件服饰,销售给美国连锁超市巨擘沃尔玛和Costco。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黄兆东并不担忧,「如果关税政策落地,我们提高成本价,美国零售商需要加倍推高售价,最终恐怕是美国消费者埋单。」
香港文汇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