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亚马逊跟卖是一种常见的销售策略,部分卖家借此快速获取流量与订单。然而,亚马逊近期发布了一则品牌授权新规,该新规旨在进一步规范平台销售行为,加强对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
亚马逊也表示将严格执行这一新规,这就意味着,跟卖模式下的卖家恐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一规定的出台,无疑是亚马逊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品牌方及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
新规明确要求,第三方卖家若要使用品牌商标、专利或版权等知识产权,必须提供由品牌方签署的正式《品牌授权书》(简称 LOA)。

这份LOA绝非普通文件,而是作为品牌方与卖家之间的知识产权许可协议,其必须清晰、准确地约定五大关键条款:
1. 授权方(Licensor) --- 品牌拥有者;
2. 被授权方(Licensee) --- 也就是获得授权进行销售的卖家;
3. 授权范围 --- 详细界定卖家被允许使用品牌知识产权的具体业务范畴;
4. 地域范围 --- 明确规定卖家可销售授权商品的地理区域;
5. 授权期限 --- 限定授权的有效时间区间。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特别强调,对于那些未经品牌直接授权,尤其是从零售渠道采购商品后进行转售的行为,所涉及的商品将被平台直接界定为 “假冒产品”。
一旦被认定为销售假冒产品,卖家面临的将可能是账户永久停用的严厉处罚。
1. 跟卖模式难以为继
最大的冲击莫过于跟卖卖家。以往,跟卖卖家无需投入大量精力打造自有品牌,只需锁定热门产品进行跟卖,便能分一杯羹。
新规之下,这种模式近乎被“封杀”。例如,过去不少跟卖卖家从线下零售店铺采购知名品牌商品,再转售至亚马逊平台。如今,此类操作已被严格禁止,因为他们无法提供有效的品牌授权书,继续跟卖等同于销售假冒产品,如果这些产品,一旦被品牌方投诉或平台检测到违规,账户极有可能被永久停用。
其次,许多跟卖卖家手中囤有大量未经授权品牌商品的库存,若新规实施后,无法继续销售的库存不能及时清理,将造成严重的库存积压。
2. 合规卖家选品策略调整
以往,卖家在选品时可能更侧重于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优势等因素,而之后产品的品牌授权情况也将成为首要考量因素。
卖家之后需要建立更为严谨、细致的选品审核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品牌授权相关信息,避免因选品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而在后续供应链选择上,不仅要确保供应商具备稳定的供货能力和产品质量,还要供应商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品牌授权文件以及商品来源证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LOA授权书不等同于分销协议或商业发票,其作用仅针对知识产权使用许可,通常仅授予批量采购的经销商。

因此,中国卖家若期望合规经营,需要主动与品牌方取得联系,确认品牌方的最低采购量要求,并与之签署LOA。
新规争议焦点
尽管亚马逊品牌授权新规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平台的良好秩序和品牌方的权益,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引发了部分卖家的质疑和反馈。
一些卖家认为,“商品一旦购买理应拥有转售权,为何还需要品牌授权?”
对此,亚马逊回应称,平台有权借助LOA来验证供应链的真实性,这是防止假货混入平台销售体系的关键手段。同时,品牌方也有权要求亚马逊下架未授权卖家的商品,仅保留持有LOA的合规店铺,以保护自身品牌市场价值和声誉。
然而,卖家们也反馈了一些实际问题。即使部分卖家已经持有 LOA,仍可能因 “真实性存疑” 而被暂停账户,并且需要反复提交供应商发票等证明材料,整个审核流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繁琐性。
目前,亚马逊暂未开放主动提交通道,不过建议卖家在账户审核或遭遇品牌投诉等情况时提前准备好 LOA,以备不时之需。
品牌授权合规检查清单:
确认所售产品是否需要品牌授权
联系品牌方获取正式LOA文件
检查LOA是否包含全部必要条款
保存完整的采购链路证明文件
定期监控和更新即将到期的授权
对于卖家而言,虽然新规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为那些注重品牌建设、合规经营的卖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只有积极适应新规要求,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亚马逊这个竞争激烈的电商平台上立足并实现长远发展。
来源:大宝站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