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再加10% 关税!特朗普这一刀,究竟要砍向谁的钱包?

奇点出海 03/04/2025

特朗普又放大招:3月4日起,对所有中国商品再额外加征10%关税!

 

加上2月1日已经生效的10%关税,今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累计高达20%。

 

与此同时,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5%关税也将于同日恢复实施。

 

 

(央视新闻)

 

几天前还表示‘不想冲突’的特朗普,转头就宣布加税,这波操作让跨境电商卖家直呼扛不住了。


 

一、关税变动关键时间线

 

2月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

 

2月3日:美国宣布暂缓对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关税30天,换取两国在边境和芬太尼问题上的配合。

 

2月26日:对欧盟加征25%关税,汽车等商品中枪,理由是“占美国便宜”。

 

3月4日: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正式生效,对中国再加10%关税,总税率20%!

 

 

特殊品类影响:

l钢铁产品:叠加此前301条款、232条款等关税,部分品类税率可能高达70%。

l消费品:跨境电商热门品类(如电子产品、纺织品)成本将显著增加,供应链压力加剧。

l800 美元以下商品:暂时不受冲击,但需提前做好准备。据传,4月1日800美元豁免政策将被正式取消。举个例子:假设某商品售价为11.99美元,申报价格为3美元,基础关税7%,加征20%关税后,关税从0元增加0.81美元,这将大幅压缩小包卖家的利润空间。

 


二、对跨境电商的四大影响

 

01 成本激增,利润承压

关税增加意味着成本上升,特别是在20%的叠加关税下,卖家可能不得不选择提价或压缩利润。一些依赖美国市场的卖家可能面临订单流失的风险。

 

曾经的“铺货+低价+爆款”黄金时代已基本结束,小品牌、白牌卖家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大品牌也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

 

02 合规风险升级

美国可能加强商品原产地审查,打击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的“洗产地”行为。如果后续再加上T86条款取消,低价值商品的报关手续将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可能导致清关延误。

 

03 市场需求变化

关税的增加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由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某些商品的购买,或者转向其他价格更低的替代品。

 

04 产品竞争力削弱

成本上涨导致价格优势消失,价格敏感型市场受到冲击,原本依赖“高性价比”的卖家,在提价后难以与本土低价平台或东南亚供应链竞争。尤其缺乏品牌忠诚度的产品,一旦失去价格优势,消费者极易转向替代品。


 

三、六大应对策略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到大家:

 

01 品牌化突围,告别低价

在成本优势不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创新和产品改进,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溢价,提升市场竞争力,避免与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02 多渠道布局

不要只依赖亚马逊等平台,可以尝试拓展其他的销售渠道。比如,建立自己的独立站,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增加客户来源,拓宽销售渠道。

 

03 优化供应链

寻找更优质的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可以和供应商协商,争取更优惠的价格,或者寻找一些新的供应商,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便宜的货源。

 

04 多元化市场成为关键

目前,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下降至14.6%,而东南亚、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占比逐步提升。卖家应关注这些市场的变化,考虑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设立销售站点,分散市场风险,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05 利用政策红利

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提前规划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货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可能到来的资金压力

 

06 物流模式调整

依赖直邮小包的卖家可以考虑转向海运拼箱或海外仓备货模式,提前备货并在当地发货,减少运输时效压力,提升物流效率。

 

 

 

四、总结

 

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

 

办法总比困难多,熬过去,你就是王者。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应对策略。我们一起加油,共渡难关!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