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规上线!亚马逊又变了!

易推宝 02/12/2025


2025年刚开年,亚马逊卖家就迎来了新一轮的“暴击”。亚马逊后台又更新了,给卖家们的订单处理能力设定了最低阈值,同时还伴随着仓库爆仓的老问题。




!

亚马逊推出新规



2月7日,亚马逊突然发布公告,宣布要在卖家后台(Seller Central)里给每个卖家设定一个最低订单处理能力阈值。简单来说,就是亚马逊会根据你过去30天的平均订单量,给你定一个“最低标准”。如果你每天的订单量低于这个标准,亚马逊就会自动帮你调整,让你不至于因为订单太少而手忙脚乱。


乍一看,这功能不错。但问题来了:这个阈值是亚马逊自动设定的,卖家只能往上调,不能往下调。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订单量突然暴增,亚马逊不会管你忙不忙得过来,只会按你设定的上限来限制你的订单量。一旦订单超过这个上限,买家就会看到“延迟一天发货”的提示,而你也会多出一天的时间来处理订单。


亚马逊的说法是,这个新规是为了帮卖家避免因为订单太多而延迟发货,同时也能给买家更准确的交货时间。但卖家们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这根本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

卖家们的反应



尽管亚马逊的新规表面上是为了帮助卖家更好地管理订单处理能力,但卖家们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地强烈,甚至引发了广泛的吐槽和不满。


● 担心以后会被收费

有卖家调侃说:“我敢打赌,过不了多久,亚马逊就会开始收低订单处理能力费了。”比如,如果你的订单量低于最低阈值,亚马逊可能会对每个超出的订单收1到3美元的费用。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的,毕竟亚马逊这几年没少在卖家身上“薅羊毛”,从广告费到仓储费,各种名目的收费层出不穷。


● 旺季销售被限制

对于季节性卖家(比如卖节日礼品的)来说,这个新规简直是“灾难”。旺季的时候,订单量通常会暴增,但亚马逊的阈值却可能限制了他们的接单能力。有卖家吐槽:“我好不容易等到旺季,结果亚马逊告诉我,我只能接这么多单?这不是断我财路吗?”


 ● 政策来得太突然

最让卖家们不满的是,这个新规在实施当天才公布,完全没有提前通知。卖家们纷纷表示:“亚马逊这是把我们当猴耍呢?突然来这么一出,我们连调整的时间都没有!”这种突然的政策变化让卖家们措手不及,甚至有人直言:“亚马逊根本不尊重我们的经营节奏。”


● 怀疑是技术团队的“自保”操作

还有一些卖家讽刺说,这个新规可能是亚马逊技术团队为了保住饭碗想出来的“馊主意”。他们认为,技术团队可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价值,才搞出这么个不切实际的规定,根本没考虑卖家的实际需求。




!

应对策略



面对亚马逊的新规和仓库爆仓问题,卖家们不得不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以尽量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虽然亚马逊设定了最低阈值,但卖家可以手动调高订单处理能力的上限。对于那些在旺季需要处理大量订单的卖家来说,提前调高上限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也要求卖家对自己的订单处理能力有准确的预估,否则可能会因为订单太多而忙不过来。


一些卖家开始意识到,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在其他电商平台(比如eBay、Shopify)上开店,减少对亚马逊的依赖。还有一些卖家选择把货物发到海外仓,再通过一件代发的方式处理订单。这样一来,既能避开亚马逊仓库爆仓的问题,又能提高订单处理的灵活性。


为了应对仓库爆仓问题,卖家们开始更加精细地管理库存。比如,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合理安排备货周期,避免在高峰期集中备货。此外,一些卖家还选择使用第三方仓储服务,以减轻亚马逊仓库的压力。


面对新规和仓库问题,卖家们也开始加强与亚马逊的沟通。通过开Case(联系亚马逊客服)或参与卖家论坛,他们可以及时了解政策变化和仓库运营情况,并与其他卖家分享应对策略。


虽然新规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实际执行中却让卖家们感到压力,卖家们需要灵活应对,调整运营策略,优化库存管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正如一位卖家所说:“亚马逊的政策就像天气,说变就变。我们能做的,就是随时准备好雨伞,别让自己淋得太惨。”希望卖家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作者头像
易推宝
让站外推广变得更容易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