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此次封号潮主要是由于亚马逊的二审流程,涵盖了违反协议三、使用虚假地址和虚拟信用卡、法人信息不准确以及欺诈行为等多种违规判定标准。无论是新注册的账号还是长期运营的老账号,都有可能受到波及。
Amazon
BSA协议第三条仍是致命封号因素
根据调查,因违反《亚马逊服务业务解决方案协议》第3条而导致账号被停用的情况最为普遍,且无论新老账号均可能受到影响。有卖家在春节后开工首日发现账号被停用,原因是违反了协议第3条,导致商品列表被删除,资金被冻结。
此外,许多卖家因发布禁售商品、操纵ASIN参数或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被人工或AI技术检测到,进而被封号。一位卖家表示,尽管店铺评分长期保持在1000以上,但因商标侵权被AI检测封店,申诉后恢复的可能性极低。
结合卖家反馈,当前违反协议3导致账号封停的主要原因包括:
1. 客户投诉与纠纷:如高投诉率、未妥善处理退款或换货纠纷;
2. 商品与销售问题:如销售侵权、禁售或虚假描述商品;
3. 账号操作与管理违规:如关联账号违规、账号安全验证异常;
4. 违反平台政策:如操纵评论、滥用平台功能、违反有限产品政策等。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近期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查验,使用品牌方图片、商标或描述均可能引发投诉。若产品被判定为假冒商品,FBA库存可能需要接受真伪性视频验证。有卖家反映,因电话联系不上导致封店,或因跟卖自家品牌遭恶意投诉售假,导致库存受损。
Amazon
大批卖家被封号潮压榨到极限了
亚马逊平台监管持续升级,除协议条款3外,全维度合规审查体系已全面铺开,引发行业震荡加剧。
此轮整顿风暴下,业内人士总结出有三类店铺最容易受到波及:
1.新注册的店铺(一年内)
新入驻亚马逊的店铺都会经历30天的严格 “新店审核期”,而审核期内,新店需完成一定销售数量,并维持较低的负面反馈率。审核期结束后,店铺进入60天的观察期,观察期没有订单量限制。但如果在此期间,负面反馈率、延迟发货率或取消订单率等指标超标,店铺将重新进入审核期。
这类店铺的“存活率”普遍不高,是因为新手卖家在这期间急于回本,盲目增加商品种类,既容易引起平台关注,又会导致售后服务难以跟上,差评大量增加,最终面临封店风险。
2. 资料异常的店铺
这里指的是利用非正规渠道获取的美国人个人信息注册的亚马逊店铺,然后通过服务商转卖给跨境卖家。
因为这些买来的注册信息与运营者信息不符,极易被平台识别为“信息不一致”,从而遭到封禁。
3. 关联违规的店铺
这类店铺多因使用了被污染的IP地址而遭封。有卖家透露,亚马逊会监控IP地址,若IP曾因不当行为被封禁或列入黑名单,使用该IP的账号也可能受限或封号。
最常见的IP违规情况是,美国本土店的IP地址必须为当地网络,一旦卖家更换IP或登录设备,就可能被视为假本土店,导致封号。
总而言之,亚马逊打击违规的行为将会在新的一年里愈发紧凑,卖家还是恪守规则红线,以免给店铺经营埋下隐患、出现暴雷事件,最终被亚马逊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