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来自央视新闻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宣称,在上任首日就要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高达 25% 的新关税,同时对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
有资深人士分析,特朗普决定加收关税,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他希望通过此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其次,他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低价竞争的冲击,维护本土工厂和工人的利益。
再者,他关注到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希望通过关税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减少经济损失。此外,特朗普还试图将关税作为谈判工具,以获取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中的更有利条件。然而,这些措施也可能引发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特朗普加收关税这一举措早在竞选时期就提过,预示着全球贸易格局又将步入风云变幻之际,身处其中的亚马逊卖家,更是被推至风口浪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诸多卖家倚重中国货源,关税一加,采购成本骤升,如进价 50 元的商品,现得多付 5 元,本就不厚的利润被削薄。物流上,为降成本,有的减少单次进货、多次运输,累积运费攀升;有的选低价慢物流,货物迟达致买家不满,店铺口碑受损,利润愈发惨淡。
以往,中国商品凭质优价廉于亚马逊吃香,可关税作祟,价格优势不再。像普通 T 恤,原 15 美元,加征后 16.5 美元,而越南产的仍 15 美元,消费者 “择低而购”,中国卖家订单骤减,市场份额被夺,库存积压严重。
旧有平价好物受冲击难销,想换品,得重寻供应商、摸市场,谈何容易;想移生产地躲关税,新供应商资质难测、质量难控,文化差异亦添磨合阻碍。营销上,低价策略失效,想树品牌却缺资金、少渠道,运营似深陷泥沼,动弹不得。
贸易摩擦下,政策多变,关税与海关监管细则捉摸不定,报关、清关稍有差池,货物即被扣罚,卖家提心吊胆,经营如履薄冰。
特朗普加征关税后,亚马逊卖家可从多维度积极应对,力求破局突围、稳健经营。
在成本把控与供应链优化上,卖家应积极与供应商洽谈,以长期合作、批量采购为筹码,争取采购价格下探、付款周期延长等优惠,缓解成本压力。
物流规划要巧用心思,权衡时效与费用,整合零散订单集中发货,削减单位运费;也可与优质物流商签长期协议锁优惠价。若条件允许,审慎考察东南亚、东欧等地,适度转移供应链,躲开高关税 “锋芒”,但务必综合权衡当地配套与成本。
产品策略调整至关重要。一方面,敏锐洞察市场趋向,削减易被关税 “拿捏”、利润微薄的产品,引入特色手工品、高科技创新物等抗风险强的品类;另一方面,深耕产品研发,为商品注入独特价值,从设计、功能、材质等维度雕琢差异化,让消费者重价值而非仅盯价格。
拓展市场版图、多元渠道是 “减震” 良策。不能仅锚定美国市场,欧洲的精致消费、亚洲的庞大需求、拉美等新兴市场潜力都待挖掘,适配各地偏好定制营销策略。同步深耕线上,精修跨境平台店铺,巧用社交媒体、独立站吸睛引流、积攒口碑。
运营层面,精细管控库存,依销售数据科学补货,防积压、断货;优化订单流程,提速履约、提效服务。品牌建设上,讲好品牌故事,以优质售后铸口碑、凝忠诚度。
最后,密切追踪政策风向,吃透贸易法规,严守报关、清关合规底线,确保经营在政策 “安全区” 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