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品前期广告只开自动,不开手动
首先第一个常见误区:认为新品前期只能开自动广告不能开手动广告。理由是对新品的客户搜索词不熟悉对关键词的准确度没有把握,所以先开自动让系统去跑词,跑出来较好的词之后再去打手动。
这种方法有两个弊端:
烧钱:可想而知前期完全靠开自动广告让系统去帮你跑词,是很烧钱的。
浪费新品期:我们都知道新品期是很宝贵的,如果前期还要需要浪费几天时间等着系统去帮你跑词,这种推新的效率是很低的。
综上,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调研相似竞品关键词等方式提前收集整理好一个关键词库,先对这些关键词排查一遍,对于不相关的词,以及属性不符合的词单独整理出来,之后要在广告中添加否定,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然后再将他们按照流量的层级、属性等进行分类分组,确定好哪些词可以放在同一广告组,哪些打精准,哪些打词组,广泛。
等新品上架后就可以直接开手动广告,同时再配合自动广告以更快出单,提高推新效率。
二:分开判断三种投放方式的效果
我们知道商品推广有自动投放、手动关键词投放、手动商品投放这三种投放方式,本期要分享的第二个常见误区就是:独立分开的去判断这三种投放方式的效果。
比如,某款产品广告这三种投放方式都投了,有些小伙伴会根据短期的acos或者roas来判断这些广告效果的好坏,对于效果好的会多分配些预算,不好的就减少预算,甚至是直接关掉。但是实际上,这三种投放方式不是互相独立,竞争预算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
三种投放方式的主要作用如下:
自动投放:验证Listing与产品的关联度;拓展关键.词,ASIN;捡漏出单;
手动关键词投放:精细化控制,提高转化率,优化投产比。;提升关键词排名;
手动商品投放:精细化控制,提高转化率,优化投.产比;流量进攻和防御;
它们共同的作用是,增加曝光流量,加速系统收录,提升流量精准度。所以说这三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我们应该整体的看待它们的效果,不应该分开去看。
三:广告活动/组设置混乱
同一广告活动是共享预算和竞价策略的,这就意味着流量层级不一样的词,或者是目的不一致的广告应该分开广告活动单独投放,如果都放在一起投的话则会造成混乱。这也是本期要分享的第三个常见误区:广告活动组设置混乱,导致引流效果差,且数据不清晰,给后续的分析造成很大困难。
1:同一广告活动下既有关键词投放组,又有ASIN投放组
关键词投放着重展示搜索结果页,ASIN投放着重展示商品详情页,把这两者放在同一广告活动则不利于竞价策略和广告位的调整。
2:同一广告活动中存在多种匹配方式
比如自动广告活动中,把紧密,宽泛,同类商品,关联商品一起打。手动广告活动中,精准,词组,广泛匹配一起打。
要知道每种匹配方式运行的逻辑和流量层级都是不一样的,混在一起打会互相抢夺预算,导致最后你也没法分析数据,因为有的表现不好,可能是因为它根本就没抢到足够的预算。所以建议不同的匹配方式分开广告活动去打。
3:同一广告活动中投放的关键词/ASIN过多
同一广告活动是共享预算的,如果投入过多的关键词或者ASIN,那肯定会有一部分是抢不到预算,从而无法发挥价值的。
所以建议一个广告活动中投的词尽量不超过20个;另外就是流量大的词和长尾词分开广告活动投放,避免预算都被大词给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