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于虚假评论亚马逊向来都是零容忍,不仅仅限于平台内部,现在分别与谷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联手对虚假评论重拳出击!
这些行动表明,虚假评论行为正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打击,卖家在维护自身品牌声誉和客户信任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最高罚款35万,FTC新规正式出台
有跨境电商卖家或许会知道,FTC在2022年拟议了一项针对虚假评论的政策,根据最新消息,现在该政策的最终规则落定了。
新规明确禁止创建、购买或出售虚假评论,违者每次最高可被罚款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这项名为《关于使用消费者评论和推荐的最终贸易监管规则》的新规,将在美国《联邦公报》公布60天后正式生效。
规则禁止详情如下(滑动查看):
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要求广告必须真实,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刷单都必须披露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关系。卖家需要意识到刷单和虚假评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FTC的最终规则旨在打击虚假评论和滥用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企业需要重视这些规定,确保自身行为符合合规要求,以避免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害。
亚马逊近期又提起新诉讼,打击力度加大
亚马逊一直对违反其政策的人进行严厉打击,包括暂停、禁止或法律行动。
近期,亚马逊又进一步加大了打击此类违规行为的力度。
> 亚马逊和谷歌对虚假评论网站提起新诉讼
10月28日,据外媒报道,亚马逊和谷歌分别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针对一名男子及其控制发布虚假评论的网站Bigboostup提起诉讼,指控该网站为针对亚马逊和谷歌的虚假产品和商业评论提供便利,向不良商户出售虚假评论,以发布在亚马逊商店、谷歌搜索和谷歌地图上。
根据亚马逊的投诉,被告在2023年9月注册了域名Bigboostup.com,以开展“非法销售虚假产品评论的业务”,这些虚假评论的价格从每条60美元到50条2,680美元不等。
亚马逊正在寻求禁令和三倍赔偿,理由包括违反消费者保护法、违约、故意干预合同关系和不当得利。亚马逊还希望获取信息,以识别所有虚假产品评论、卖家反馈及其他虚假内容。
> 亚马逊告赢刷单炒信首案,终审大获全胜
近日,亚马逊在国内首例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案也进入二审阶段,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被告上诉,维持一审判决。一审认定,被告服务商确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的行为,判决被告公开声明消除影响,赔偿亚马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80万元。
>亚马逊与商业改进局联合诉讼
七月,亚马逊与商业改进局联手,共同对违规运营商ReviewServiceUSA.com提起联合诉讼,指控其在亚马逊产品页面和美国商业改进局个人资料上,向违规经营者出售虚假评论。
亚马逊指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高度依赖产品评论,虚假产品评论和反馈会严重损害客户、卖家和制造商对平台的信任,从而损害亚马逊的品牌形象。
除了直面不法行为,在技术层面,亚马逊利用先进的监控系统和算法,对平台上的评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只有真实的用户体验能够被发布。
亚马逊还通过抽查店铺账号、推出人工智能工具等方式,力图从源头上扼杀刷单炒信,可以说,任何试图操纵评论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格的审查和处理。
对卖家来说,亚马逊持续打击虚假评论,应当时刻警醒,虚假评论只能带来一时利益,在健康向上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行为始终无法见光;卖家们还是应当守好合规经营的底线,以免成为平台打击的对象,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来源:大宝站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