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高罚款35万!亚马逊联合FTC、谷歌全面围剿虚假评论!

跨境资讯通 11/04/2024

众所周知,对于虚假评论亚马逊向来都是零容忍,不仅仅限于平台内部,现在分别与谷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联手对虚假评论重拳出击!


这些行动表明,虚假评论行为正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打击,卖家在维护自身品牌声誉和客户信任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最高罚款35万,FTC新规正式出台



有跨境电商卖家或许会知道,FTC在2022年拟议了一项针对虚假评论的政策,根据最新消息,现在该政策的最终规则落定了。



新规明确禁止创建、购买或出售虚假评论,违者每次最高可被罚款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这项名为《关于使用消费者评论和推荐的最终贸易监管规则》的新规,将在美国《联邦公报》公布60天后正式生效。


规则禁止详情如下(滑动查看):


1、虚假或不实的消费者评论、消费者推荐和名人推荐:这包括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虚假评论;找人代写评论,而这些人并没有实际使用过你的产品或服务;歪曲买家的真实体验。卖家也不能购买虚假评论,或者从公司内部人员那里获取虚假评论。


2、禁止购买正面或负面评论:禁止卖家以任何形式的补偿或奖励,来换取买家撰写特定情绪的评论,无论是正面评论还是负面评论。也就是说,你不能花钱请人给你写好评,也不能花钱请人给竞争对手写差评。


3、禁止内部评论和消费者推荐:禁止企业内部人员在没有明确披露其与企业关系的情况下,撰写或发布其对产品或服务的评论或推荐。同时,该规则禁止官员、经理、代理人做出类似的评论和推荐。


4、欺骗性地声称公司控制的评论网站是独立的:最终规则禁止企业谎称其控制的网站或实体提供关于包括其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内的产品或服务的独立评论或意见。


5、禁止屏蔽负面评论:禁止卖家使用任何不正当的手段(不合理的法律威胁、人身威胁、恐吓或公开虚假指控),来阻止或删除负面评论。此外,卖家也不能在屏蔽了负面评论后,谎称网站上的评论代表了所有或大部分买家的意见。


6、禁止滥用虚假社交媒体指标:该规则禁止任何人出售或购买虚假的社交媒体影响力指标,例如机器人或被劫持账户生成的粉丝或浏览量。如果你明知道这些指标是假的,还用它们来误导买家,那你也可能受到处罚。


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要求广告必须真实,这意味着任何形式的刷单都必须披露其背后的经济利益关系。卖家需要意识到刷单和虚假评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FTC的最终规则旨在打击虚假评论和滥用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企业需要重视这些规定,确保自身行为符合合规要求,以避免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害。



亚马逊近期又提起新诉讼,打击力度加大



亚马逊一直对违反其政策的人进行严厉打击,包括暂停、禁止或法律行动。


近期,亚马逊又进一步加大了打击此类违规行为的力度。


> 亚马逊和谷歌对虚假评论网站提起新诉讼


10月28日,据外媒报道,亚马逊和谷歌分别在联邦法院提起诉讼,针对一名男子及其控制发布虚假评论的网站Bigboostup提起诉讼,指控该网站为针对亚马逊和谷歌的虚假产品和商业评论提供便利向不良商户出售虚假评论,以发布在亚马逊商店、谷歌搜索和谷歌地图上。


根据亚马逊的投诉,被告在2023年9月注册了域名Bigboostup.com,以开展“非法销售虚假产品评论的业务”,这些虚假评论的价格从每条60美元到50条2,680美元不等。


亚马逊正在寻求禁令和三倍赔偿,理由包括违反消费者保护法、违约、故意干预合同关系和不当得利。亚马逊还希望获取信息,以识别所有虚假产品评论、卖家反馈及其他虚假内容。


> 亚马逊告赢刷单炒信首案,终审大获全胜


近日,亚马逊在国内首例刷单炒信不正当竞争案也进入二审阶段,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被告上诉,维持一审判决。一审认定,被告服务商确有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的行为,判决被告公开声明消除影响,赔偿亚马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80万元。


>亚马逊与商业改进局联合诉讼


七月,亚马逊与商业改进局联手,共同对违规运营商ReviewServiceUSA.com提起联合诉讼,指控其在亚马逊产品页面和美国商业改进局个人资料上,向违规经营者出售虚假评论。


亚马逊指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高度依赖产品评论,虚假产品评论和反馈会严重损害客户、卖家和制造商对平台的信任,从而损害亚马逊的品牌形象。


除了直面不法行为,在技术层面,亚马逊利用先进的监控系统和算法,对平台上的评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只有真实的用户体验能够被发布。


亚马逊还通过抽查店铺账号、推出人工智能工具等方式,力图从源头上扼杀刷单炒信,可以说,任何试图操纵评论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格的审查和处理。


对卖家来说,亚马逊持续打击虚假评论,应当时刻警醒,虚假评论只能带来一时利益,在健康向上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行为始终无法见光;卖家们还是应当守好合规经营的底线,以免成为平台打击的对象,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来源:大宝站外推广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