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亚马逊Prime Day越来越近了,近年来旺季大促前的整顿已经成为常规操作。最近,又有很多卖家反映,包含“Gift”、“Free”或“Warranty”等词汇的商品也被大量下架。卖家们收到了“上架政策违规”或“违反受限商品政策”的通知。
近年来亚马逊越接近旺季大促对违规行为的整顿力度就越大。
最近,亚马逊加强了对站内信息的审查,不少常用词汇被列为敏感词,一旦使用可能会导致账户被警告。许多美国站的卖家收到了“上架政策违规”或“违反受限商品政策”的通知。多个卖家证实,除了这些词汇,其他敏感词如:“warranty”、“contact”、“guarantee”、“free-standing”、“lifetime”等也会导致下架,甚至使用特殊符号如冒号也会报错。删除这些词后商品描述恢复,绩效通知也自动清除。
对于此次大规模的敏感词排查,有卖家向亚马逊咨询“Gift”、“Free”、“Warranty”是否属于违禁词。亚马逊客服明确表示,这些词不符合详情页面规则,使用后可能会被系统删除,标题和描述中都不能出现这些词。如果被检测到,后台账户状况页面会提示违规。
亚马逊客服还指出,其他售后相关的词汇及如“Perfect”、“High Quality”等主观性描述也不能使用。标题和描述中的词汇必须与产品相关,不能含有有临时性或主观性描述。
有相关人士透露这次是亚马逊AI在进行排查,建议还没检查商品的卖家赶紧自查,当商品被标记为受限商品违规或面临账户级别的受限商品违规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自查和申诉:
·找出违规商品
·查阅亚马逊的政策,仔细查看亚马逊卖家平台帮助页面上的“受限商品”政策及当地法律法规
·查看商品的上架信息产品标题、描述、五点描述等,确定违规源头,如图片、敏感词、类别、成分,甚至是商品本身
·卖家自查运营流程,确认从选品、编辑商品信息到后续的受限商品检查流程是否有漏洞
·如果收到绩效通知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删除敏感词或进行其他必要的修改
同时,卖家也需要注意防范无良同行的恶搞,如恶意添加敏感词、抢注商标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关注商标注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在相关类别进行防御性注册,保护自己的品牌。
·如发现被恶搞,及时保留证据,以便后续申诉。
·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遵守规则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这一两年亚马逊上的违禁词是越来越多,目前看来,亚马逊在旺季大促前加强对账号运营行为的审查已成常态,且行动愈发频繁。
前几天,大量的链接被误判为活体植物或种子,随后又有卖家收到“验证身份”邮件,如今又大范围扫查敏感词,显然是在大促前督促卖家合规运营。
上个月中旬,已有不少卖家因产品被亚马逊误判为儿童产品而触发审核,涉及成人饰品珠宝、家居产品、玩具类产品等,要求卖家提供相关检测认证。有卖家一次性被扫300多个SKU,还有卖家被扫20多个却仅有3个通过。
前几个月一批卖家因“Durable”这一常用词,收到了来自亚马逊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提示。
今年年初有卖家发现“Heatless Hair”已经被注册成美国商标,注册类目为第26类:发饰,即爪夹;发饰,即卷发器;除手持器具外的非电动卷发器。
相较于往年,今年“敏感词”似乎成了官方整治的重点。相关人士称,亚马逊美国站正在加大审查儿童产品的合规性,但这一过程中误伤了许多非儿童类产品的卖家,建议紧急检查亚马逊链接中“boys”、“girls”、“kids”、“children”等儿童相关关键词,最好立即删除。与本次类似,一些卖家将可能与儿童产品相关的词汇删除后,商品恢复正常。
尽管敏感词违规不会影响账号安全,但商品被下架会导致业绩迅速下降,甚至原本期待的大卖变成一无所获。现在距离亚马逊Prime Day只有几天了,卖家们需要谨慎对待,做好自查工作,避免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