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亚马逊发布新招,惩罚无良买家!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八戒说跨境 05/21/2022

在今天这个空气都是甜蜜味道的日子里,街上都是心动的男女。但对于亚马逊人来说,能够迅速让其心动的,莫过于快速上涨的订单数据了。


卖家:今天520,你心动了吗?


卖家:订单动,我就动。


虽然今天的订单没有给卖家太多惊喜,但是亚马逊发布的一项退货政策,也算是在这不一样的日子里,安慰到卖家朋友了。


退货率飙升,多项措施出台


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消费习惯都发生了转变。线下实体门店支撑不住,线上订单暴增,催发多个新兴行业爆红的现象。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爆,伴随的就是飙升的退货率。 


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跨境网购退货率高达30%,每年零售商约在退货方面损失1000亿美元。其中作为跨境卖家们的重要市场之一的美国,网购退货率更是不断攀升,从2020年的18.1%跃升至2021年的平均20.8%,加剧了跨境卖家因物流成本上涨本就不富裕的财务负担。


因此,各个平台都在对提出相应政策来抑制退货率的持续上涨。绝大部分零售商选择了通过向退货订单收取额外费用来减少退货。继去年3月日本优衣库开始在一些市场对网购退货收费后,前不久,Zara也宣布将对退货商品收取1.95欧元的退货费。 


而亚马逊,则是决定将限制或直接关闭那些频繁退货的买家账户。据了解,亚马逊的该项退货政策一旦实施,在提高退货成本、减少退货率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卖家抵御恶意退货带来的损失。


 相比亚马逊在2021年年初推行的,仅考虑到买家售后体验的退货新政,这次的退货政策对于卖家们而言,显然是一个利好消息。 经常一个产品,半年甚至1年多,申请退货时,亚马逊也是秒同意。可想而知,亚马逊卖家被退货折磨的多痛苦!


群体恶意退货,卖家苦不堪言


去年在亚马逊退货新政出来后,曾发生过多起海外买家利用亚马逊退货政策漏洞白嫖卖家商品的恶意事件,甚至还有买家在Youtube发布了一个关于在亚马逊上退款不退货的教学视频,大量买家纷纷效仿该手段进行白嫖。


此外,不少卖家也反映,在日常销售的时候,海外买家们也常常出现在使用商品一段时间后,又提交退货申请的操作。并且面对这种操作,亚马逊客服还会直接单方面替卖家们退款。


而归根究底,会出现这些情况还是由于亚马逊平台性质所致。众所周知,亚马逊向来极其重视客户体验,部分政策中给予买家的权利过大,但卖家的合理权益却得不到保障。 


因此,亚马逊最新的“限制或直接关闭那些频繁退货的买家账户”退货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恶意退货事件,但最终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目前还不明确。 


也在此提醒各位卖家,面对防不胜防的恶意退货,需要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下列几项措施提供给各位卖家们进行参考:


1、设置产品的购买上限,避免大量恶意退货;


2、自配送卖家可在发货前做好拍照、称重等措施,实时跟踪订单物流信息;


3、当发生恶意退货时,卖家可在亚马逊后台提交相关证据进行举报,或写邮件进行投诉。


如上述提到的商品使用时间较长,却仍然要求无理由退款的情况发生时,卖家可以准备好包裹签收和return request日期的相关界面截图进行A to Z。此外,关于退货政策,对于自配送卖家而言,亚马逊美国站最新发布的一则公告也十分值得关注。


FBM卖家注意,退货政策已更新


近日,亚马逊美国站发布了一则退货政策公告。公告表示,自2022年6月1日起,自配送订单的卖家需提供有效的退货地址。 如果通过亚马逊预付退货标签退回的商品由于卖家提供的退货地址过时或不正确而导致退货订单无法送达,则该退货产品将被视为放弃,亚马逊可能会通过二次销售、回收、捐赠或其他合适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退货产品。


此外,在5月10日,亚马逊官方就曾发布新闻稿称向非营利组织捐赠了超1亿件退货商品。


在此提醒自配送卖家们,及时关注亚马逊政策,提供有效且正确的退货地址,避免因此遭受损失,得不偿失。 


疫情之下,整个环境的变动概率都在增大。及时关注亚马逊平台政策,更快做出应对措施。正如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八戒说跨境,进群获取一手资讯,从此跨境不迷茫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