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冲击,深刻改变了全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也为跨境电商带来了发展契机,无数中国品牌依此走向了世界舞台。
据海关总署统计,近5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了近10倍,2021出口规模达到1.44万亿人民币,增长24.5%。另据艾瑞咨询预计2022年全球跨境支付市场规模总额将达到218万亿美元。
然而,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基于对行业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各国市场对电商行业的要求和监管愈加严格,加之海外市场的复杂环境,中国跨境商户的出海安全面临挑战。
出海商家如何获得跨境安全感,拥有实时、无摩擦的支付体验?今天我们就用3分钟时间带大家揭秘当代跨境人安全感的秘密。

1
数据合规意识薄弱,屡因用户数据泄露被罚款?
近年来,全球因为数据问题导致的监管案例层出不穷:2019年Facebook因8700万用户信息泄露被罚款50亿美元;2020年某国际集团因客户数据泄露被罚1840万英镑;2021年某逊因20多万用户和供应商信息被泄露而对数万商户进行封号处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安全问题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
支付安全感一
交易数据是一项重要的数据资产,PCI DSS等数据安全标准及GDPR等数据保护法规的制定为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户在符合PCI 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的环境下进行交易,意味着数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因此,商户可以通过选择专业、优质的支付服务商协助保护交易数据的安全。在选择支付合作伙伴时,商户可重点考察服务商是否具备 PCI DSS LEVEL 1——全球金融业最高级别安全认证,能为广大商户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保护商户的数据安全;同时,面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支付服务商是否有丰富的数字支付服务经验,帮助企业更从容地应对数据安全法规(例如GDPR),有效防范数据违规风险。

政策、规则理解不到位,跨境运营易踩红线?
2
对于如今的跨境电商行业而言,合规经营的趋势已经不容忽视。由于各个国家对跨境交易的要求不同,商家如果不熟悉当地法规或对规则理解不到位,就容易误触“红线”,例如商户在海外市场销售当地的违禁物品或所售物品侵犯了海外的知识产权。
3
支付账号被封,跨境商户的账户风险增加?
随着跨境电商步入进阶时代,基于合规整改的大势所趋,一些平台发起了专项整改行动。例如近期某支付机构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支付账号封杀,并对违规账号进行罚款,其中某独立站卖家被直接罚款5000万人民币,并冻结账户金额2000多万。
支付安全感二
帮助商户提高“入乡随俗”的运营能力,构建合法、合规的运营模式,降低出海风险。在服务过程中,一方面专业的支付服务商会对每一个跨境商户进行严格的KYC审核,帮助商户分析风险状况,依据商户的实际情况提供定制化的合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优质支付服务商拥有的强大风控系统也会对商户网站进行定期合规扫描,并对商户进行专业的合规培训,引导商户合规运营,避免因“触线”受罚。

销售旺季,频频遭遇欺诈交易,赔的比赚的还多?
4
对线上购物来说,欺诈是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而面对远程的跨国线上交易,欺诈手段则更加多样。尤其是在销售旺季,欺诈者利用网络钓鱼、爬虫攻击、数据窃取等行为盗用账户进行欺诈交易,或通过政策漏洞、睡眠账户欺诈等各种方式牟取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
支付安全感三
建立强大风控系统为出海交易保驾护航。应对欺诈行为商户可以通过采用3D验证或建立欺诈黑名单等方式,以完善的运营体系和风控体系来减少欺诈交易,有效帮助商户防范欺诈拒付风险,安全出海。

5
订单转化率低,购物车弃置率居高不下?
据全球行为营销公司SalesCycle调查显示海外平均购物车弃置率高达75%。无论商户在前期的营销推广和流量获取环节做了多少努力,一旦消费者发现在支付过程中,商户支付页面反应慢或没有喜好的支付方式,就有可能放弃购物。
支付安全感四
向消费者提供稳定、顺畅的支付体验及可信赖的本地化支付产品,可以有效提高商户的交易量。当前,消费者的购物理念与需求均发生了变化,更注重消费的体验感和舒适感,满足消费者所需的各式本地化支付需求,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有效降低购物车弃置率。
安全感是建立在客观安全基础之上的主观感受。支付的安全感体现在对运营的可预期、风险的可控制及资金的可回收上,让商户充分了解支付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因技术能力或服务能力不足产生的摩擦,才是企业顺利出海全球的关键。
以上这些跨境人的安全感你都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