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站外通识——带你完整的认识她》”中,小编为了站外推广做了一份Brief Introduction。在常见的10中站外引流形式中,目前被大家普遍熟知的恐怕只有“折扣推广”和“刷单测评”。原因在于这两种形式简单易行,见效快,门槛低。
而站外推广的其余方式门槛高、难度大、周期长,并不为以卖货为主的商家所重视。但他们才是站外推广真正价值之所在。
在肉眼可见中,经过亚马逊2021年的剧变,加上中国产业升级,跨境电商的天正在加速改变。单纯依托电商平台的卖货商家将越发感到“内卷加剧”“成本提升”“增长乏力”。小编以为,这背后的核心因素是“缺乏专属的流量入口”。而专属的流量入口一定,且只能来自于“品牌影响力”。
底层逻辑在变化
在过去的七八年中,亚马逊商家视“刷单”为王,配合Deal放量,快速打造爆款链接。这背后的逻辑是“重营销,轻产品”。产品只要说的过去,剩下就是快,谁能快速刷上去,站得住,订单自然哗哗进来。
但这与亚马逊“重产品,轻商家”的理念是相悖的。2021年的剧变,有人说是政治因素、有人说是平台不讲武德,有人说亚马逊卸磨杀驴。
的确,这些因素可能确实存在。但假的终究是假的,群体性“造假”依然还是假的。理性的商家虽然嘴上会“问候”一下亚马逊,但心里其实明白,亚马逊经营环境终要回归正轨,开始将重心回归产品升级,供应链优化。而这才是亚马逊想看到的。
每个行业大概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竞争早期、竞争中期和竞争后期。
就跨境电商而言,小编以为:
竞争早期:产品为王
2012-2017,大家比的是产品,谁能更早的占坑谁有更大可能性掌握先机。此时的市场是“增量市场”。
竞争中期:营销为王
2017-2021,营销为王,被遗漏的潜力爆品几乎不存在了,仅靠站内选品和广告成本越来越高。此时的市场是逐渐进入“存量市场”。大家比的是谁手里的综合资源更好,谁能在打新时配合靠谱的测评和Deal资源,快速推爆。
竞争后期:品牌为王
2021-往后,全球疫情、中美竞争、亚马逊制裁,让本该两三年后出现的内卷提前到来。大家集体觉醒,原来仅靠亚马逊有点靠不住啊,懊恼没有更早着手准备属于品牌自身的私域流量。眼睁看着那些拥有更强站外引流能力的链接在不刷单的情况下突飞猛进,一骑绝尘。当然,品牌产品的基础是优秀的产品。
举一个身边铁粉的例子。我这位A兄弟从2017年开始做一款美妆产品,小类目一度稳稳把持BSR前三,直到2019年突然杀出一条新链接B。这款同款产品从上线后一路狂飙,仅用半年时间进入BSR前三,且价格调高后依然不跌落前三。
A兄通过同一个供应商打听到,B卖家拥有很强的站外推广资源。A兄紧急求助我,让我帮忙调查。通过Aherfs查询得知,B链接在全美拥有三千多条外链(backlink),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权重很高的网站。这足以说明,B卖家一定拥有极强且垂直的站外推广资源。
通过Aherfs反查链接B,截图如下所示,独立Backlinks有三千多条,选择Group Similar依然还有743条优质外链。其中不乏一些月流量几十M的大网站。
很遗憾,这方面我帮不了A兄,因为我即使深耕站外多年,我也不可能在每个类目都有如此深耕的资源。
上述这个例子只是身边铁粉的案例之一。讲这个案例并不是为了吓唬谁,只是希望大家可以重新审视站外资源,这一必不可少的竞争资源。扪心自问,在没有测评,AMZ广告内卷的今天,想要推广新品,我们还有什么?靠钱砸供应链吗?也对,但成本和风险不是谁都能承受起的。
“在锤子眼里一切都是钉子”,这一点我反问自己很多遍,问自己是不是太过夸张站外推广的重要性。好在,结论依旧不变——站外资源是眼下环境中,最值得争取,且投入产出最优的重要资源。
本篇标题是“名正言顺”,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在正式开始实操技能之前,希望大家真正看清当前环境,从而能勇于突破,走出舒适区(何况并不太舒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