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mazon手机端流量超过75%!卖家该如何抓住流量?

跨境议事者 03/20/2018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火的零售电商购物网站,绝大多数卖家们将PC端的引流、优化作为重点,然而当你还在操心如何优化listing、如何引流、如何提高转化率时,殊不知亚马逊的移动端流量占比已经是75%!

 

据Oppenheimer投资公司的报告显示,亚马逊在移动端增长迅速,过去两年中亚马逊移动app的美国独立访客量增加了两倍。而在此期间,亚马逊最大的竞争对手沃尔玛、eBay和Target的移动端访客量几乎没有增长。

 

除此之外,亚马逊移动app在美国的覆盖率也是呈稳定增长,至少有50%的美国网购消费者通过app购物,预计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手机、平板等移动端购物,还有卖家分享说,公司曾做过移动端和pc端的对比实验,发现移动端的流量以及单量都很高,而且转化率低。

 


移动端和pc有什么不同?


早前,有卖家发现了亚马逊未来的增长板块会在移动端这个趋势,为了更好的进行页面优化,他找出了电脑端和移动端的各项差别:

 

再结合实际,小编总结了一下比较显著的几个差异:


1. 搜索页面展示的标题更短了;

2. Features(后台的Bullet Points)不点击进去的话只显示前三条;

3. 图片仅能显示7张(PC端点击图片往后翻能有7+);

4. Features(后台的Bullet Points)和产品信息被合并在一栏;

5. 电脑端有完整的描述展示,手机端就只有开头的大约200字符;

6. 手机端没有CPC广告,采用下滑浏览而不是翻页浏览;

7. Most recent review 需要另行点击才能按照最新内容查看。

 

如何编写移动端的产品页面


先给大家举个例子:

 

中文版 

英文版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的listing包括description和features&details,两个板块的内容是不同的,卖家们可以在description板块中描述品牌或者产品故事会更有吸引力,而features&details板块应该利用粗体某些单词、短语或者句子来突出产品要点,分段展现,每段开头的首字母应大写,这样能向买家更清晰的展示你的产品。

 

优化移动端产品,可以怎么做?



优化标题

从前文提到的pc端和移动端的差异中可以看到,移动端的标题展示字符缩减到了80字,因此,标题至关重要。然而标题的空间只有那么大,字数太多会导致内容被截断,如果你的品牌很知名,那么可以把品牌也放在前面,如果你的品牌毫无名气,那么不建议在开头放品牌名;还可以将产品的关键字放在标题的最前面。关于关键词在title中的使用还需卖家们细细斟酌,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妨多去参考一下best seller卖家们的标题,做到短小精悍。

 


Features(后台的Bullet Points)的排序


移动端的features如果不点击进去的话是只显示前三条的,也不是所有卖家都会点击进去查看所有features,所以卖家们要好好斟酌前三条的features。对此,卖家可以参考产品的reviews,将买家们提及最多、最满意的卖点排进前三。

 


抓住消费者眼球


移动端没有pc端鼠标放大的功能,因此卖家的产品图应该尽可能的清晰、有创意,突出产品特点,图片上的字体在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用深色或者强对比度,并加大、加粗,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Listing尽可能的完整


在编辑产品页面的时候,listing应该尽可能的完整,因为这部分会告诉消费者他们的需求能不能被满足,但避免长篇大论,毕竟现在大家上网买个东西都是忙里偷闲不容易,所以不管是description或者features&details最好将关键信息筛选,方便消费者查阅。

 

最后,由于手机端的分辨率和页面布局是自适应的,因此卖家还需要在优化上多下功夫,平衡好图片的尺寸、清晰度和缓冲速度等,结合移动端的特点更好的突出产品特点,页面设置好之后,最好使用几款有较高使用率、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手机来分别进行测试,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做出最好的页面效果。




卖家之家倡导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未经本站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鉴于第三方在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庞大,如发现本站文章或其它信息可能存在侵权行为, 请将身份、版权等证明文件以及相关质询发送邮件至complain@mjzj.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userInfo.nickName}}
{{userInfo.biography}}
{{staticData.voteUp}} 点赞
{{staticData.favorite}} 收藏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评论
家友评论 ({{commentGroup.commentAmount}})
{{comment.user.nickName}} {{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omment.content}}
{{childComment.user.nickName}} {{childComment.dateTime.timeKindString}}
{{childComment.content}}
加载中...
加载中...